• <table id="nricx"><strike id="nricx"></strike></table><acronym id="nricx"><nav id="nricx"><noframes id="nricx">
      1. 建筑消防工程檢測十大系統要點

        2020-03-25 admin

        一、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1、消防設備電源的自動切換裝置、備用電源切換裝置,應進行3次切換試驗,每次試驗均應正常。

          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控制器自動功能,消音、復位功能,故障報警功能,火災優先報警功能,報警記錄功能,主電源和備用電源自動切換及自動充電功能,備用電源的欠壓和過壓報警功能,備用電檢測時連續放電三次。檢測火災探測器(包括手動報警按鈕)時,對火災探測器加煙、加溫試驗,聯動功能應滾層聯動,如:警鈴鳴響、廣播切換、防火簾卷動作、風機啟動、風閥打開、防火門關閉等。

        建筑消防工程

          3、火災探測器(包括手動報警按鈕),應按實際安裝數量超過100只,按實際安裝數量5%-10%的比例,但不少于10只抽驗,被抽驗探測器的試均應正常。

          4、聯動控制柜的栓測,手動點動遠程控制前端設備應能動作,抽驗按實際安裝數量在10臺以下數量30%-50%的比例進行抽驗應重復1-2次均正常。其控制功能、信號均應正常。

          二、室內消火栓系統

          1、消火栓處操作啟泵按鈕按5%-10%的比例抽驗,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主機應有報警信號和啟動水泵的反饋信號功能應正常。

        建筑消防工程

          2、消防控制室內聯動控制操作啟、停泵1-3次;

          3、工作泵與備用泵轉換運行1-3次檢驗。

          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抽檢

          1、末端放水試驗進行聯動啟動水泵,按實際安裝數量10%-30%的比例檢測,如:水流指示器、信號閥關閉器及電動閥、壓力開關動作狀態,水力警鈴鳴響,壓力表是否正常。

        建筑消防工程

          2、消防控制室內操作啟、停泵1-3次,反饋信號及故障報警應正常。

          3、工作泵與備用泵轉換運行1-3次,工作泵和備用泵應能自動切換。

          四、氣體滅火系統的試驗

          1、抽一個防護區進行火災探測器加煙、加溫復合報警試驗。

          2、警報裝置準備報警。

          3、延時裝置準備動作。

          4、與固定滅火設備聯動控制的其它設備(包括關閉防火門窗、停止風機、關閉防火閥、追降防火幕等)試驗1-3次。

          5、人工啟動和緊急切斷試驗1-3次。

          上述試驗控制功能、信號均正常。

          五、防火卷簾系統的試驗

          1、消防控制室內操作啟動。

          2、現場火災探測加煙、加溫復合試驗聯動,手動升、降點動。

          3、應按實際安裝數量的10%-20%抽驗,聯動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號均應正常。

          六、防排煙系統

          1、消防控制室內操作啟、停風機,反饋信號及故障報警應均正常。

          2、應按實際安裝數量的10%-20%抽驗,聯動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號反饋均應正常。

          七、消防電梯的試驗

          應進行1-2次人工控制和自動控制功能檢驗,其控制功能信號均應正常。

          八、事故廣播系統

          1、在消防控制室選層廣播。

          2、共用的揚聲器強行切換試驗。

          上述控制功能均正常,語音應清楚。

          九、消防電話通訊設備

          1、消防控制室與設備間秘設的對講電話進行1-3次通話試驗。

          2、電話插孔按實際安裝量的5%-10%進行通話試驗。

          3、消防控制室的外線電話清晰。

          十、安全出口應急照明

          1、試驗斷電放電,應明亮正常。

          2、每個月斷電放電均換一次。

        不卡视频高清无码在线粉嫩-日本特黄大片在线看不卡-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性色欧美在线视频观看
      2. <table id="nricx"><strike id="nricx"></strike></table><acronym id="nricx"><nav id="nricx"><noframes id="nricx">